第四十四期百年二院middot塞上

时间:2021-3-2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 点击:

第四十四期

张长山:山长水阔有志竟成

——记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张长山

1

有志者,事竟成,迎难而上,勇挑重担;苦心人,天不负,披荆斩棘,勇攀高峰。这是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张长山的真实写照。他的从医之路漫长而复杂,从卫校老师,到急诊科医生,再到感染疾病科主任,张长山总是默默坚守在危、急、重的医疗岗位上,履行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。

张长山,急救中心副主任,副主任医师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。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五年,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十五年。现任陕西省急诊医师协会常委,陕西省急诊医学会委员,陕西省急救委员会专家,陕西省院前急救专家组成员。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百名技术标兵。

擅长:各种急症抢救,心肺复苏,能用血液灌流等技术对各种中毒进行救治。

教学与临床相长

年,张长山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,因当时榆林医疗人才匮乏,加之他语言表达能力较好,于是分配到榆林卫校,教授内科学。10年的从教生涯,为张长山之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。

年,张长山到榆林二院急诊科工作。急诊科是处置意外情况最多、承担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,悲欢离合在这里不断上演。这些日子里,张长山发现,很多患者突发意识不清或意外后,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,留下终身悲痛。至今,他仍记得,曾经有位宫外孕的妇女,在送医途中心跳骤停,家属不懂急救措施,到医院后虽然实施了心肺复苏,并完成了手术,术后生命体征平稳,但终因缺氧时间过长导致了脑死亡。“要是家属能掌握一定的心肺复苏知识,及时救助,可能结果就会改变。”张长山说:“在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,即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,4分钟内进行心脏复苏,可能有半数的患者被成功救活,超过4分钟后,患者的脑细胞就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,即使抢救过来,也可能已经发生脑死亡或者成为植物人。”

基于此,年张长山成为榆林市首位取得心肺复苏导师资格证的医师,在救治患者之余,积极承担着教学任务,每年都要进企业、学校讲授心肺复苏知识。曾有一位保险公司的员工在听完张长山的讲座后,打“张大夫,太感谢你了,前几天我父亲突然意识丧失,救护车在路上堵住一时半会儿到不了,我就用你教的办法给老爷子做了心肺复苏,等救护车来的时候,我父亲已经清醒过来了,医生都说幸亏我处理的及时,不然就危险了。”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,张长山都觉得无比欣慰。

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不了解,剂量、时间、选择药品都有偏差。作为辉瑞、罗氏两大公司的签约客座讲师,张长山除了去榆林各县市区,还曾赴成都、昆明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和规范使用讲座,并多次参加榆林市的群体性事件救援,米脂4.27事件发生后,张长山作为专家组成员,在米脂留守一周,医院使用抗生素及感染控制。

医心与医疾同行

张长山深知,亲切自信的笑容、契合心理的沟通、快速果断的处理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治病救人的关键。

年6月的一天,凌晨1点多钟,已进入梦乡的张长山被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吵醒,有位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亟待抢救,他一边安排其他医师先行施救,医院,同另外两位医生共同为该患者实施心肺复苏,50分钟后,心电监护仪上出现了曲线,稳定10几分钟后,该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,被送入ICU,后经介入治疗恢复良好。50分钟的心肺复苏也创造了榆林二院建院以来最长心肺复苏的记录。

曾有位靖边的患者,因腹痛查不出原因来二院急诊科就诊,上午各项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,张长山对症用药后症状并未得到明显好转,医院观察,并于下午再次进行B超检查,发现该患者突发急性胃穿孔,因发现及时,紧急联系普外科进行手术,挽救了患者的生命。该患者出院前,特意找到张长山给他鞠了一躬,“张大夫,谢谢你,我听别的医生说给我做手术的时候我已经休克了,感谢你救了我一命。”

到感染疾病科后,张长山总能根据患者病情、生命体征及基础病、检查结果等情况,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赢得了患者的钦佩和信任。

年,有位医院检查,发现患有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。当时孕妇已怀孕6周,不同意终止妊娠,张长山根据实际情况,对症治疗,“这个患者其实很危险,抗结核治疗会长期、大量用药,一定有副作用,当时终止妊娠是上上策,但是患者就是不同意,我只能想其他办法,在尽量减小副作用的前提下,对她进行治疗。”张长山说。后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,最终母子平安,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

危难之时显担当

岁末年初,新冠疫情爆发,张长山火线出任感染疾病科主任,牵头医院一线突击队。他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指南,熟悉每一项内容,科室培训、穿脱防护服、强化医护防护意识、梳理流程、一线坐诊、24小时值班……全员紧急进入“战备”状态,为我市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
张长山说:“面对疫情,感染科是首当其冲的。我是主任,我不带头谁带头!”进入应急状态后,张长山统筹协调科室全局工作,指导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措施,为发热患者会诊,每天坚持查房,为患者采集咽拭子……所有特殊发热病人的诊治工作,都全程参与。经他诊断的特殊发热病人目前已经达到了多例。

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,面对疫情,感染科要做的不止是诊断,还要不时地安抚。曾有一位患者念叨着“我没得肺炎,为啥要做那个核酸检测,我不做。”张长山拿着国家相关规定条款,耐心解释,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患者最终配合了各项检测。张长山说:“患者有焦虑和抵触情绪都是正常的,多一些理解和耐心,多一些解释,就能配合我们工作。”目前感染疾病科做到患者零投诉、零纠纷,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。

作为抗击疫情的前线,到感染疾病科就诊的患者是不是疑似、要不要留观,都由张长山和他的团队作出最后的判断。“不漏诊一个患者”,是命令更是责任。“零失误”的背后,是张长山他们的无数付出。

如今,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,张长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,每周三下午,他都要组织科室里的人进行业务学习,合理安排工作,倾听大家的心声,为大家纾解压力。张长山说:“到了这个位置,就要负起责任,疫情不退我不退。”

往期回顾

更多精彩内容,请左右滑动浏览

第一期

贺加明:治病常蕲三折肱

第二期

贺波:医路逐梦践初心

第三期

牛建生:每思病患有初心

第四期

赵文玉:大医精诚济桑梓

第五期

贾喆:“火眼金睛”识病魔

第六期

杨中民:妙手回春医百病

第七期

陈永胜: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

第八期

梁小平:用“心”守护每一次脉搏的跳动

第九期

谢虎:心为济世挽沉疴

第十期

李华:当好医生的“眼睛”

第十一期

杜光勇:光操“头等大事”勇探“生命禁区”

第十二期

吴桂莲:桂质莲馨惠苍生

第十三期

杨存军:妙手丹心谱大爱

第十四期

王贵荣:拼出来的省重点

第十五期

王晓成:晓之以术成之以心

第十六期

陈秀山:让生命自由呼吸

第十七期

钟诚:心与心的共振

第十八期

陈随才:心装病患做良医

第十九期

张哲:愿效岐黄济世心

第二十期

史世勤:正骨续筋称妙手

第二十一期

李华瑞:咽喉要道守健康

第二十二期

高智:丹心系患者妙手起沉疴

第二十三期

王耀军:做足“表面文章”重塑美好生活

第二十四期

纪文军:生死一线间的回春妙手

第二十五期

李治清:“难言之疾”的克星

第二十六期

田晓清:生命源泉的守护神

第十七期

高平:与患者“肝胆相照”

第二十八期

李彦青:“小”探头有大作为

第二十九期

霍彩虹:为有源头活水来

第三十期

马秉张:慧眼仁心做良医

第三十一期

鱼永卫:拍片子的“全科医生”

第三十二期

赵云鹤:守护好心灵的窗户

第三十三期

刘聪荣:生命之初的守护天使

第三十四期

张振榆:一片丹心通素问

第三十五期

曹丽芬:塞上古城的“林巧稚”

第三十六期

贺兆平:常愿世上小儿安

第三十七期

马小红:毫末技艺顶上功夫

第三十八期

谢明瑞:让肿瘤无处遁藏

第三十九期

李再平:守好患者“生命线”

第四十期

陈泽:推陈出新泽被苍生

第四十一期

谢中斌:当好临床医学“侦查兵”

第四十二期

杜向东:讲述真实的《外科风云》

第四十三期

惠勇:守护生命的“隐形人”

-End-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isjno.com/jbzz/1195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